> 文章列表 > “共贯同条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共贯同条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共贯同条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共贯同条”出自宋代冯取洽的《沁园春(赠锦江歌者何琮)》。

“共贯同条”全诗

《沁园春(赠锦江歌者何琮)》

宋代 冯取洽

有孤竹君,音节拂云,谥曰洞箫

纵柳郎填就,周郎顾罢,欠伊品藻,律也难调。

惭愧何郎。

呜呜袅袅,翻入腭唇齿舌喉。

谁知道,是郭郎亲授,共贯同条。

后来一辈枵枵。

甚声响都如鹦鹉娇。

叹秦青已往,嘉荣何在,念奴骨朽,李八魂消。

试向尊前,听君一曲,前辈风流未觉凋。

冯郎老,但点头咽唾,拼解金貂。

《沁园春(赠锦江歌者何琮)》冯取洽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沁园春(赠锦江歌者何琮)》是宋代冯取洽所作的诗词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有孤竹君,音节拂云,

谥曰洞箫。纵柳郎填就,

周郎顾罢,欠伊品藻,

律也难调。惭愧何郎。

呜呜袅袅,翻入腭唇齿舌喉。

谁知道,是郭郎亲授,

共贯同条。后来一辈枵枵。

甚声响都如鹦鹉娇。

叹秦青已往,嘉荣何在,

念奴骨朽,李八魂消。

试向尊前,听君一曲,

前辈风流未觉凋。冯郎老,

但点头咽唾,拼解金貂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是冯取洽赠给锦江歌者何琮的作品。诗中表达了对琮的赞美和敬意,以及对自身才华的自谦和惭愧之情

诗的开头提到了一个名叫孤竹的人,他的音节能够拂过云端,被赐谥号为洞箫。她和柳郎一起填词,周郎欣赏了他的才华,但自己却感到自愧不如,觉得自己的律令调配不到位,难以媲美他的水平。诗人冯取洽感到惭愧,不禁发出了呜呜的叹息声,声音柔和悠扬,如同飘入腭、唇、齿、舌和喉咙之中。

接下来,诗人表达了对于琮的敬佩之情,他知道琮的才华是由锦江郭郎亲自传授,共同传承。然而,后来的一代人却变得苍白无力,他们的声音像鹦鹉一样娇媚而空洞。诗人叹息着秦青已经过去,那些美好的荣耀如今何在,他念念不忘的人已经化为尘土,八魂消散。他试图在锦江歌者面前表演一曲,希望能够得到赏识,但前辈们的风采与风流却未有减退。冯取洽老去了,只能点头咽唾,努力拼解着金貂(指用黄金做成的貂皮衣物,象征高贵)。

这首诗词通过对琮的赞美和对自身才华的自谦,表达了冯取洽对琮的敬仰之情和自我反省之态度。同时,也反映了时光易逝,人事如梦的主题,表达了对逝去的荣耀和辛酸的思考。整首诗词以婉转抒情的笔调,将琮与自己进行对比,展示出作者的自省和对前辈们的敬仰,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。